欢迎来到弗佑集团(海南)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行业新闻

五年增加364个站点 3个关键字解码“十四五”大气环境监测

2021-03-15    

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要增加到近1800个。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

随着污染防治成绩的不断刷新,各领域的治理重点也发生了改变,这也推动环境监测朝向更科学、更精细的领域转移。

在环境监测中,空气监测相关仪器是环境监测设备中的核心产品之一,2019年数据显示占比达30%。

根据《2019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可知,截至2019年底,生态环境部监测网络包括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436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为满足接下来的大气污染监测需求,生态环境部在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国家环境空气站点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数据将增加到近1800个。

结合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形势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在增加数量的同时,质量也会得到新的飞跃。主要有两大信号:

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发布,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控越来越严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今针对固定污染源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早已进入了超细颗粒物监控时代。

虽然目前PM2.5平均浓度显著下降,但臭氧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提醒道,在进行二者协同治理的同时,更要注意以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为代表的“二次污染”,这对大气监测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了大气环境监测问题,我国是如何应对的呢?三个字就能概括。

精:科技手段铺开大气监测网络

我国一直以来都强调科学治污、精细治污,近年来的探索已经使大气环境监测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领域拓展。

监测的指标也不再局限于常规理化指标,细分、专业成了如今大气监测的代名词。

2020年9月27日,我国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这是由生态环境部与应急管理部共同牵头研制建设的光学对地遥感卫星,可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监测与评估。

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方面,该卫星可针对秸秆焚烧和沙尘污染进行遥感动态监测,为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空气环境质量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减灾二号卫星代表的是我国一系列的卫星遥感技术,是环境监测和督察等工作的“天眼”和“后盾”。

除此之外,我国针对臭氧、重污染天气等突出问题研发了很多新产品和新技术,对于更细分的污染物。

比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也有了更精准的监测和治理技术。

大气环境监测信息化联合作战转变路线渐明。

全:点面结合立体化污染信息

弄清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秋冬季的重污染成因就是这一点的有力佐证,并构建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这也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已经具备了点面结合、三维立体的大气污染分布信息。

紧盯污染物产生的源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做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不容易。另外,还要注意空气的流动性,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因此,这就需要各地方不仅在地方或单一地区做好监测,更要与相邻的省份城市做好大气污染监测衔接。


本文标签:


让我们更近一些,您可以

马上拨打企业专线 客服顾问正在在线等您
  • 13337612911
  • 联系在线客服

    现在就向客服顾问咨询您要了解的问题
  • 点我咨询
  • 联系在线客服

    现在就向客服顾问咨询您要了解的问题

    扫微信,沟通更方便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 - 2023 Cld,All Rights Reserved 弗佑集团(海南)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0003309号    技术支持:猎狐网络    电子执照

    琼公网安备 46010702000230号